青青草免费在线视频,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免费蜜柚,国产jlzzjlzz熟妇伦,大尺度摩擦到肉黄文细腻

遼寧省生態環境廳公布涉以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類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

[ 打印 ]
來源:生態環境執法局信息 時間:2024年11月08日

遼寧省生態環境

公布以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

近年來,遼寧省生態環境系統保持執法高壓態勢,依法嚴肅查處了一批惡意違法,涉利用暗管、滲坑等方式逃避監管,排放污染物案件,為發揮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懾作用,引導企業自覺守法,將查辦的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一、某獸藥有限公司涉嫌私設暗管排放水污染物案

【案情簡介】

2024年6月27日,沈陽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通過無人機巡查發現,發現某合成獸藥有限公司廠外東側有不明水體排入水溝。執法人員迅速開展現場調查,經查,該單位處于生產狀態,廠房東側墻外埋設了兩根直徑約 30 厘米的陶瓷管,不明水體正由這些管道從廠區內流入東側墻外的排水溝。該單位制藥車間生產工藝中清洗反應釜后的廢水本應通過車間管網排放至車間外東北側的水池。然而,執法人員發現,廠區蓄水池內無廢水,池壁墻體部分嚴重脫落,有大量淤泥堆積,不符合防滲漏措施建設規范。經進一步調查詢問,該廠負責人承認廠區蓄水池損壞無法正常蓄水,該單位通過陶瓷管將廢水排到東側墻外的排水溝內。執法人員現場委托第三方檢測公司對該單位東側墻外排水溝內廢水進行采樣。檢測結果顯示,該企業排放的廢水中含有甲醇和三氯甲烷,根據《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第一批)》的公告,三氯甲烷屬于有毒物質。

【查處情況】

該單位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五項及《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的補充規定》第十條等相關規定,沈陽市生態環境局將該案件移送公安機關。

二、沈陽某汽配市場管理有限公司涉嫌通過滲坑排放有毒物質案

【案情簡介】

2024年7月17日,沈陽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按照舉報線索聯合公安機關對被投訴區域進行現場檢查,發現被舉報區域位于沈陽某市場管理有限公司廠區外西北側,現場正在進行報廢車拆解行為,地面發現二十余處機動車拆解產生的廢機油以及十余處黑色油泥坑。經確認,黑色油泥坑為機動車拆解產生的廢機油與防凍液混合一起而產生,拆解現場地面沒有進行防滲漏處理。經進一步調查發現,該區域屬于沈陽某汽配市場管理有限公司的停車場,現場負責人承認已在此處拆解了10余輛機動車。經第三方檢測公司對現場采樣檢測形成鑒定結論,排放的固體廢物屬于危險廢物,危險廢物類別為HW08,危險特性T(毒性)。

【查處情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五項、《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的補充規定》第十條等相關規定,該單位涉嫌環境犯罪,沈陽市生態環境局依法將此案件移送公安機關。

三、某電線粉碎加工點涉嫌通過滲井、滲坑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有毒物質案

【案情簡介】

2024年8月26日,沈陽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聯合公安機關對某電線粉碎加工點進行現場檢查,該加工點無營業執照,現場負責人為楊某某。執法人員發現廠區內堆放篩選后的電線皮碎料堆地面處有大量污水,楊某某稱是為了防止裝車時物料起灰,用水降塵導致。污水流向兩處位置,一處通過廠區外小水溝流淌至某機床機電交易中心污水井內,另一處流向廠區內部企業自備上水井內。執法人員現場委托第三方檢測公司對該加工點銅線水洗篩選循環水槽、篩選后電線皮堆滲水處、自備上水井、企業沖洗廢水外溢路面污水、市場污水井排水溝內污水進行取樣。檢測報告顯示,該企業循環水槽中污染因子銅和篩選后電線皮碎料滲水中污染因子砷、市場污水井排水溝污染因子銅、企業沖洗廢水外溢路面污染因子銅,四項數值超標,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三項規定認定為有毒物質。故該加工點存在涉嫌通過滲井、滲坑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有毒物質的違法行為。

【查處情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五項、第十七條第三項及《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的補充規定》第十條等相關規定,沈陽市生態環境局將該案件移送公安機關。

四、大連某木業有限公司涉嫌通過滲坑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傾倒有毒物質案

【案情簡介】

2024 年7月,大連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對位于莊河市的大連某木業有限公司開展現場檢查,該公司從事地板加工。執法人員檢查發現,該公司5號輥漆車間南側有兩處土坑,土坑內均存有廢水,廢水呈深灰色,兩處土坑均未采取防滲漏措施。經進一步調查,土坑內的廢水為5號輥漆車間生產產生的廢油漆和UV漆渣與雨水混合物。經對土坑內的廢水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兩處土坑內廢水中均檢測出甲苯、鄰二甲苯、二氯甲烷等物質。甲苯、鄰二甲苯、二氯甲烷屬于《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中類別為HW06的廢有機溶劑與含有機溶劑廢物。

【查處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五項、第十七條的具體規定,該公司排放有毒物質的行為涉嫌環境犯罪。大連市生態環境局依法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2024年7月18日,公安機關予以立案。

五、阜新縣平安地鎮某加工點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

【案情簡介】

2023年11月1日,阜新市生態環境局阜新縣分局執法人員與阜新縣公安局工作人員聯合調查及現場勘查,發現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某養殖場院內有從事染料加工作業痕跡。車間內有染料生產設備和一個廢液收集坑,坑內及周邊積存紅色廢液,坑內無防滲。車間東側有1個廢液收集桶,桶內有藍色廢液,南側大地地面有廢液排放痕跡。經查,確定染料加工作業系張某某所為,廢液均為染料加工過程中離心工序產生并排放的廢液。經第三方檢測有限公司對廢液進行檢測,監測結果為強酸。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淘汰的強酸性廢液屬于HW34廢酸類危險廢物,廢物代碼為900-349-34。

【查處情況】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23〕7號),張某某的上述行為,涉嫌通過滲坑排放有毒物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規定,阜新市生態環境局將此案移送至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公安局。

六、張某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

【案情簡介】

2024年5月28日,阜新市生態環境局阜新縣分局執法人員與阜新縣公安局工作人員聯合檢查,發現阜新縣村民張某家房內有3個桶正在進行瑪瑙染色,院內大門口附近有一個塑料桶,桶內是瑪瑙著色過程中產生的清洗廢液,2024年5月26日張某用抽水罐車將約600斤清洗廢液排放至村北大坑內,坑內無防滲。2024年5月28日現場檢查時,該大坑內存留有液體,經第三方檢測機構監測,北山大坑內的不明液體六價鉻濃度為嚴重超標,涉嫌環境污染犯罪。

【查處情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第六條規定,阜新市生態環境局將此案移送至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公安局。

七、大連市金州區某電鍍廠涉嫌通過逃避監管方式排放有毒物質案

【案情簡介】

2024年9月,大連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到位于金普新區的某電鍍廠進行檢查,該企業主要從事電鍍金屬表面處理。檢查時,企業正常生產,車間內修建了污水處理站。經調查發現,其生產產生的電鍍廢清洗液未經污水處理站處理,而是通過污水處理站旁雜物間中私設的潛水泵和暗管排放至外環境。電鍍廢清洗液屬于《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中類別為HW17的有毒物質。

【查處情況】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五項、第十七條的具體規定,該企業通過暗管逃避監管方式排放有毒物質的行為涉嫌環境犯罪。2024年9月13日,市生態環境局依法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公安機關予以立案。

八、沈陽市于洪區某加工廠涉嫌通過滲井逃避監管方式排放有毒物質案

【案情簡介】

2024年5月27日,沈陽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聯合沈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民警對沈陽市于洪區某加工廠進行現場檢查,發現該單位正在生產。經查,該單位將2臺線切割設備產生的線切割廢液傾倒入下水池內,通過房后化糞池(滲井)排入工廠東側魚塘,化糞池(滲井)無防滲措施。第三方檢測公司現場對工廠東側魚塘內廢水進行取樣檢測,檢測報告結果顯示,該工廠東側魚塘廢水含石油類污染因子。依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版)》規定:使用切削油或切削液進行機械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油/水、烴/水混合物或乳化液(廢物代碼900-006-09)危險特性為毒性(T),線切割廢液為危險廢物。故該企業存在涉嫌通過滲井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有毒物質的違法行為。

查處情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五項、《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的補充規定》第十條第五項的規定,該企業通過滲井逃避監管方式排放有毒物質的行為,已涉嫌污染環境罪,沈陽市生態環境局依法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查處。

啟示意義

部分企業社會責任感缺失,為獲取更大經濟利益,逃避監管,通過暗管、滲坑、滲井等方式排放廢水或有毒有害物質,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這種短視的行為既損害了公共利益,也給企業自身形象帶來不可逆轉的損失。生態環境部門與公安機關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作用,強化部門聯勤聯動,形成合力,提高辦案效率和質量,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