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5日,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作為總體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領域,核與輻射安全深受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
??遼寧省作為我國東北地區唯一一個擁有核電站的省份,做好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責任重大。遼寧省始終堅持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積極推動構建與遼寧省核與輻射事業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核與輻射監測體系,以高質量核與輻射監測服務支撐高水平核與輻射安全。
??構建現代化遼寧核與輻射監測體系意義重大
??構建現代化核與輻射監測體系是守牢美麗遼寧建設安全底線的必然要求。遼寧省擁有東北首座核電站——紅沿河核電站,正在建設徐大堡核電站和莊河核電站,核技術利用深度賦能高端制造、綠色環保、農業育種等重點產業。遼寧省正從核利用大省向核利用強省邁進。核與輻射安全是核能與核技術利用產業發展的生命線,輻射環境監測是做好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的技術支撐。遼寧加快構建現代化核與輻射監測體系,有效支撐服務核與輻射安全高質量監管,筑牢核與輻射安全防線,為守牢美麗遼寧建設安全底線提供有力保障。
??構建現代化核與輻射監測體系是全面提升遼寧省核與輻射監測能力的根本途徑。當前,人工智能、無人機等技術快速發展,為輻射環境監測提供新的科技支撐。通過進一步完善遼寧省核與輻射監測網絡,加快數智化轉型,提升輻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信息化水平,構建現代化遼寧核與輻射監測體系,實現態勢感知、質量控制、應急預警等能力的全面提升,以更高標準保證監測數據“真、準、全、快、新”。
??構建現代化核與輻射監測體系是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的重要保障。核能是清潔、高效的能源,核能與核技術的利用對于實現“雙碳”目標、實現經濟發展綠色轉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核能與核技術利用產業的快速發展,在為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機遇、助力東北全面振興的同時,也帶來更大的核與輻射風險防控壓力。積極構建現代化核與輻射監測體系,實時監測遼寧省大氣、海洋等放射性水平,防止放射性污染,為確保遼寧省核能與核技術安全利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提供了保障,服務東北全面振興大局。
??圖為大連東港商務區。
? ? ? ?現代化遼寧核與輻射監測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十四五”期間,遼寧省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以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為指引,現代化核與輻射監測體系建設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完善監測網絡,提升監測能力。建成覆蓋遼寧省地級城市、核電基地及重點地區的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監督性監測網絡和核與輻射應急監測網絡。設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49個,建成7個核與輻射監測實驗室,總面積1.3萬平方米。加強隊伍建設,組建遼寧省核與輻射安全監測中心,為全省核與輻射環境安全管理、事故應急處置等工作提供全面技術支撐。
??服務核安全監管,助力核能與核技術利用產業發展。聚力服務紅沿河核電站、徐大堡核電站、莊河核電站、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京外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遼寧省強化周邊區域輻射環境監測,夯實現代化監測技術支撐,推動項目安全落地。高質量推進徐大堡核電廠監督性監測系統建設,高標準完成紅沿河核電廠前沿站改建。
??完善預警聯動,保障安全、防范風險。建立遼寧省核與輻射應急監測區域協調聯動機制,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職能優勢,強化預警監測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堅持應急監測平戰結合、人員設備積極兼容、應急準備常備不懈,確保關鍵時刻能夠“拉得出、沖得上、靠得住、打得贏”。
??在遼寧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遼寧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系統全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遼寧省榮獲第三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大比武輻射專項團體三等獎。2024年國控網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重點核與輻射設施監督性監測和質量保證有效數據獲取率均為100%,輻射環境狀況良好,監測能力實現大幅提升。
??加快構建現代化遼寧核與輻射監測體系
??遼寧省加快構建與遼寧省核與輻射事業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核與輻射監測體系,推動核與輻射安全高質量發展。
??健全科學化制度體系。遼寧省對現行輻射環境監測相關技術規范進行梳理,加強宏觀性、前瞻性研究,不斷健全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積極謀劃與遼寧省核與輻射事業發展相適應的中、長期監測規劃。建立科學完備的監測管理、質量控制、預警預測等制度體系,全面提升核與輻射監測制度體系現代化水平。
??完善一體化監測網絡。持續健全“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建設高性能水質、海洋和電磁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全面加強重點水域、流域、海域放射性監測和重要電磁輻射設施監測。加強數智化輻射監測技術應用,建設多網融合、快速匯總、綜合研判一體化多功能數據平臺。加強數字技術應用,推進核與輻射監測AI實驗室建設。利用無人機、無人船、機器人搭載核與輻射監測設備,實現陸地、水下、海上、空中多場景快速協同監測。拓展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定制化研發輻射自動站運維AI管家。
??構建精準化預警系統。根據遼寧省環境管理的實際要求,覆蓋大氣、土壤、海水、生物等介質,按照立體布防、精準感知、快速響應原則,建立陸海空核與輻射預警監測系統。設立重點地區預警監測防控帶,建設微型輻射自動站網,實現實時預警監測。建設海洋輻射監測實驗室,常態化開展周邊海域放射性預警監測。
??建設高水平輻射環境監測人員隊伍。持續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升輻射環境監測人員隊伍政治站位,以黨建紅引領核安全藍,打造一支政治意識高、專業技能強的核安全鐵軍。加大與各級核安全監管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之間的人才交流力度,通過舉辦多維度、多層次的研討班、培訓班、技能競賽等方式,提升輻射環境監測工作人員工作能力。加強輻射環境監測人才、青年骨干發掘培養,強化人才梯隊、科研條件、管理機制等政策配套,為輻射環境監測人才提供“想干事”和“能干事”的保障。
??創新多元化協作機制。依托遼寧省內監測資源,推動東北區域核與輻射監測技術交流培訓中心、技術教學實訓基地、應急監測質量控制中心和渤海海洋輻射監測基地等平臺建設,開展東北區域輻射應急演練,全面提升區域核與輻射監測技術創新、質量控制和綜合保障能力。深化核與輻射監測跨域協同發展,加強央地、省際、軍民協作,完善應急聯動、科研合作、信息共享機制。加強國際技術交流合作,參加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組織的核與輻射監測實驗能力驗證。
??接下來,遼寧省將切實維護核與輻射安全,繼續為守牢美麗遼寧建設安全底線提供堅強支撐,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遼寧篇章。
??來源:中國環境報
? ? ? ? 作者:遼寧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孫鵬軒
?
附件: